77365hh
站内搜索:

【巴中日报】一步一书香 一城一精彩

【2018-01-15 09:51:09】【来源:巴中日报】【字体: 】【颜色: 绿

   1月4日,记者来到市图书馆附楼,隔窗看去,报刊阅览室内温暖而明亮的灯光下,临窗坐着几位埋头看书的读者,时而若有所思,时而会心一笑;摆放整齐的书架前,有的读者正在挑选喜欢的读物,丝毫不受窗外往来车辆的打扰,仿佛置身一个静谧美好的世界。72岁的胡熙是一名退休教师,这天他正在期刊阅览室抄写《秋风词》的曲谱。“我喜欢看音乐、诗词方面的书籍,自己也写歌词、谱曲。”胡熙告诉记者,同时还向图书馆推荐了很多刊物。

  近年来,市图书馆紧紧围绕“推进全民阅读”这根主线,主动作为,创新工作,增加免费开放项目,丰富服务内容,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,打造具有巴文化特色的市级公共图书馆,推动巴中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,受到读者一致好评。

  三间门市“起家”

  2017年外借图书21万册(次)

  “市图书馆于1994年成立,最初只有4名工作人员,由省图书馆、各市州和高校图书馆赠送了部分图书,馆址在当时的文体局(今市体育局)旁,仅有三间门市,最多只能容纳20名读者。”市图书馆副馆长梁群介绍,2011年9月,市图书馆主楼开馆,馆址位于巴城白云台市政广场西侧,工作人员增加到8个,有图书12万册。

  2017年9月,市图书馆附楼投入使用,免费开放窗口实现动静分区设置,新增两个文学类图书外借室、地方文献室、特藏室、电影放映厅等8个免费开放窗口,为读者免费提供文献资源借阅、检索与咨询、公益性讲座、展览、基层辅导、优秀视频展播、流动服务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。目前,图书馆有馆舍面积9844平方米,开设分馆36个,馆藏图书52万册件(其中电子图书32万册),年征订报刊600余种,有座席600个,能同时容纳3700名读者;设有少年儿童阅览室、报刊阅览室等免费开放窗口12个;周开放时间不少于63小时,实行错时开放,节假日、中午不闭馆。

  记者看到,在市图书馆附楼一楼大厅右侧有一台电子书借阅机,“茅盾文学奖”作家作品推荐、经典名著、生活保健、经管理财等各类书籍应有尽有,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阅读。

  2013年,市图书馆向上级争取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专项经费,采购设施设备。2014年,巴中数字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。“目前有5台服务器、2台存储器、2台电子读报机、2台电子书借阅机、1台期刊借阅机、1台查询机,可上网、看书、借阅、查询等。其中电子读报机有140多种报纸,电子书借阅机有5000余册电子书。”市图书馆自动化部主任袁祥云说。

  “平时老年读者现场阅读的比较多,节假日中青年、儿童读者多一些,还有准备考研、考公务员的人来图书馆自习。”梁群说,2017年市图书馆共接待读者13万人次,图书外借21万册次,《人民的名义》《市委书记》《盗墓笔记》的外借量为前三名。

  26岁的李丽是南江县人,两年前刚到巴城工作时,她就在市图书馆办了借阅卡,目前已借阅了300多本书。她告诉记者:“市图书馆环境好、藏书多,周末喜欢到这里看看书。”

  开设地方文献室

  构建保护地方文化平台

  “‘碎娃儿’,普通话叫小孩,四川大部分地方叫‘细娃儿’,独巴中叫‘碎娃儿’。我以为贴切,不只小,不只细,主要是还未长成,囟心子都还没长拢嘛,咋不是‘碎裂’样的娃娃儿呢?”

  “相烦,就是打扰了,添麻烦了。相烦你了,就是说麻烦你了,有万分感谢的意思。”

  走进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室,四面是书架,中间有座位,还有两台电脑便于读者查询书籍目录。随手翻开一本《巴中方言土语》,作者用诙谐幽默的语言,通过一个个生活实例对巴中的方言土语进行了解释说明。其中有的方言现在还在使用,有的即使巴中本地人或许也不知其意了。

  2017年9月,市图书馆开设地方文献室窗口,周五、周六、周日免费开放;种类包括地方志、地方文学作品、地方艺术作品、红色文献、家谱族谱和年鉴,还收集了巴中本地书、画、摄影等艺术作品230多件。“这里的书有的是我们收集的,也有作者将自己写的书赠送给图书馆。”地方文献室主任李雪梅说。

  “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前根据地基层组织的建立情况如何?1933年1月,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、南江、巴中大片地区……”由市委宣传部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写的《巴中红军历史文化知识1000问》一书中,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介绍了巴中的红军文化。

  “‘看人户’”时,女方的母亲、嫂嫂一般都要去,且人数要成双,通常是头天去,第二天回,通过接触和拉家常摸个底,看看小伙子人品相貌、言行举止、待人接物。男方家除酒肉茶饭好好招待外,临走时,还要给女方送礼,这叫‘打发’姑娘。”《通江文史资料》一书中有一篇《大巴山婚俗拾趣》,作者用简洁朴实的语言介绍了大巴山的农村婚俗,别有一番趣味,其中有的习俗至今还在沿用。

  《巴中石窟:唐代彩雕艺术》一书由市文物局编撰,书中有南龛石窟、北龛石窟、西龛石窟和水宁寺石窟的精美图片,还介绍了巴中石窟造像的历史、艺术风格及特点,图文并茂,展现了巴中石窟本身的丰饶与多彩,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。

  地方文献室还有《巴中史话》《巴中古镇》《巴山民俗歌谣选》《巴州文化》《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石刻影印集》《通江100位红军人物》等记录巴中历史文化、风土人情的书籍,共3700余册。

  “地方文献室的书籍以巴中本地作品为主,突出了巴中的地方文化特色。将巴中丰富的巴文化、红军文化、晏阳初文化等的相关书籍收集、保存下来,既可以用于休闲娱乐,也为读者提供了查询、研究的途径。地方文献室是保护地方文化的阵地,也是传承地方文化的载体。”梁群说。

  开展品牌活动

  推动全民阅读进程

  为满足广大读者阅读需求,提高馆藏图书利用率,让有限的购书经费用到阅读服务上,市图书馆2014年开始推出“你选书,我买单”“新年报刊征订我说了算”读者推荐活动,将选书权与新年报刊征订权交给读者。市民在市图书馆内没有借到所需图书,可以在各免费窗口填写“你选书,我买单”新书推荐表,图书馆将根据馆藏需求按季度采购,推荐读者享有优先借阅权。

  2017年11月初,市图书馆开展第五届(2018年度)“新年报刊征订我说了算”活动,截至12月中旬,读者共推荐各种纸质与数字报刊400余种。在充分尊重读者推荐意见的基础上,2018年市图书馆征订纸质报刊500余种、数字报刊600余种,征订读者推荐纸质与数字报刊共300余种。

  近年来,市图书馆以打造品牌活动为抓手,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,引导市民走进图书馆,形成“多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”的良好氛围。

  市图书馆以电影放映厅免费开放窗口为平台,打造了“周末影苑与你相约”免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。每周六、周日下午3时,市图书馆在附楼电影放映厅播放优秀影片视频。自2017年9月开播以来,为市民免费播放了《小门神》《马达加斯加》《让子弹飞》等30余部适合少儿、老人观看的动画系列、战争系列、情感系列等影片视频,惠及市民1500余人。

  市图书馆还开展了“秦巴大讲堂”“评选年度十佳读者”“我为留守儿童捐本书”等品牌活动,和“4·23世界读书日”“文化惠民”等系列活动。

  在元旦、春节期间,市图书馆与区县公共图书馆到巴州区枣林镇、恩阳区舞凤乡宝石村、南江县红光镇、通江县广纳镇、平昌县佛头山文化产业园等地,开展以“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巴中”为主题的送文化下乡活动;在母亲节、父亲节期间,到巴城新天地广场开展以“传递孝道”为主题的宣传活动;在“八·一”期间,到武警巴中支队开展以“阅红色经典做合格军人”为主题的拥军活动;以流动图书车为载体,不定期地在广场、贫困村等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。2017年共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20场次,向群众赠送法律、养生、养殖、经济等方面的图书5000余册,赠送春联2000余幅、年画2000余张、灯笼500余个,发放依法治市、五创联动、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宣传活页2万余份,惠及2万余人。

  “2018年,市图书馆将扎实开展以‘书香巴中全民阅读’为主题系列阅读推广活动,进一步推动我市全民阅读进程。”梁群说。

  “最牛读者”94岁

  我市将逐步建设“城市书房”

  2017年12月29日,市图书馆举行了以“庆元旦迎新春话发展”为主题的读者交流活动,2017年度忠实读者、历届十佳读者代表、媒体代表等40余人参加。大家建议,市图书馆要着力巴文化、红军文化、晏阳初文化等地方文献的收集与整理,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步伐,打造具有巴文化特色的市级公共图书馆。

  “这次活动增进了彼此交流,听取了很多好的建议。我们将为获评读者颁发证书、赠送购书卡,以鼓励更多人走进图书馆、养成阅读习惯。”梁群说。

  2014年开始,市图书馆根据读者到馆次数、借阅数量及图书利用率等情况评选“十佳读者”“最牛读者”和“优秀分馆”。今年94岁的谭孝东老人被评为第四届(2017年度)“最牛读者”。

  谭孝东老人是一名退休工人,家住巴城钟鼓楼社区,自从市图书馆主楼开馆,他就经常到图书馆看书,爱看报纸、杂志等;除了自己摘抄,字太小看不清的时候还请工作人员帮忙抄写;喜欢和其他读者讨论,待人和气,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,还亲切地叫他“谭爷爷”。“谭爷爷平时吃了午饭就坐公交车来图书馆,4点左右回家。”报刊阅览室主任刘小琴说,除了为读者提供雨伞、药品、开水、老花镜外,对于年龄较大的读者,工作人员隔一会儿就会提醒他们起身活动一下,离馆后还要打电话问一下到家没有。

  73岁的赵光美老人是第二届和第四届的“十佳读者”,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,8点到市图书馆,风雨无阻。“我15岁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,退休前我是《四川日报》的特约通讯员,现在喜欢看中央到地方的党报党刊,《人民日报》《四川日报》《巴中日报》等我都看,在学知识中能找到乐趣、陶冶情操。”市图书馆主楼开馆后,赵光美老人几乎天天到图书馆看书,附楼开馆时他还作为读者代表发言;不只自己看,看到好的文章他就用手机拍下来发给家人,还给邻居们讲国家的政策、养老和医疗知识等。“现在用手机看新闻也很方便,但我更喜欢来图书馆看书,阅读是令人高兴的事!”

  市图书馆2017年借阅量最多的是小学六年级学生董岳,共借了376本,她每周末都要到图书馆借七八本书,喜欢看文学、历史类的书籍,仅《史记》就看了很多遍,写作水平得到很大提高。“我们喜欢阅读,也非常支持她看书,给她办了一张借阅卡,也买了一些书,从小培养她爱读书的习惯。”董岳的父亲说。

  “2018年市图书馆将评选‘最爱读书的家庭’,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建设24小时服务的‘城市书房’,作为公共图书馆阵地服务的延伸,助推文化强市建设步伐。”梁群介绍。

【责任编辑:苦菜花】
页面功能:【打印】【关闭